和家长谈下教棋多年的一些感想

  • 2019-01-09
  • 点击量:

  现在学棋的孩子越来越多,平均学棋年龄也越来越小,不过这玩意家长普遍不怎么懂,今天从一个教练的角度说一说教棋多年的一些感想吧,希望能对打算学棋的孩子家长有点帮助 !

与家长谈国际象棋入门

  首先说入门 :

  国际象棋是一项智力开发与培养的游戏。单靠教练的讲解是很难让孩子快速地入门。最好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,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相长的效果。

  家长如果在家想自己教孩子下棋,先认识棋盘,确保孩子基本理解什么是直线和斜线,认棋子、学摆棋。然后学车、象、后、王的走法,接着就可以开始下棋了!

  这样怎么下棋?——把兵和马从棋盘上拿掉,只下学了的4种棋子,这样吃子还方便,孩子喜欢得很。多走几盘,这4种棋子就很熟悉了,相应的直线和斜线的概念也完全理解。然后再教兵和马就容易多了。

  一般4-6岁的孩子,2次课学完棋子基本走法,,6-8次课学完除过路兵及和棋以外的所有走法和胜负规则。再有8-10次课学布局基本原理和一个最简单的布局,学2-3个基本战术(一般是吃双和牵制有时加上闪击),残局学双车、单后杀王(这里开始涉及和棋),最后教吃过路兵,这就算是基本入门了。这个进度,只要家里常下棋,一般小孩都能接受。像那个很贵的幼教那种进度,就是哄孩子玩的,作为正式学,未免太瞧不起小孩的学习能力了。。。。。。

  入门之后是初级。这时家里除下棋外可以开始做杀王、战术题了。推荐《俄罗斯国际象棋丛书之战术手册(上)》,目前看到的市面上最好的初级战术练习书。

  初级开始开局、中局、残局各个方面都会循序渐进的涉入。这里“循序渐进”是重点。其标准是每一堂课小孩都表现得很high,每一个内容都能比较轻松的接受。注意:接受,不是掌握。一个知识从知道什么意思,到掌握,到能应用,到熟练应用,那路可长着呢!但如果接受起来都太艰难,听得一头雾水,一般是由于这个内容安排得不是时候。

  比如国象入门中的“马踏八方”的问题,如果放到第10堂课引入布局原理的时候讲到,一般上小学的孩子能数全,小一点的也能说出个4567,而第一堂课只能数数棋盘每条边有几个格子。

  棋类往往没有小学课本那样的教材,这时候作为老师,最重要的就是安排课堂内容的次序,保证小孩每一次都能比较轻松的学到东西(当然不是说授课技巧这些不重要,但如果内容安排不当,再好的讲课技巧都很难收到好的效果)。而这一点外行家长几乎不可能做到,所以基本走法会了以后,真想学还是出门报个班吧。

  中级以上就先不说了,学到那个地步一般也不用家长操心了。

  最后说说家长的配合

  家长要做的:

  1、家里尽可能多的陪小孩下棋,刚开始学,就是谁下得多谁下得就好,学的其他东西都是为长期持续进步做准备的。棋不熟一切白搭。必要时可借助下棋软件,比如我爱给学生用chessmaster

  2、报个班。一来对手多,小孩一起学热闹好玩;二来小孩家里一般各种耍赖,班里不会,有助于养成规则意识

  3、跟小孩下棋悄悄让着点,但规则上不含糊,必要时请老师亲自给小孩讲,在家下也要守规则

  家长不要:

  1、不要瞎指导。这一点很重要,经常遇到一些家长,知道点什么就迫不及待的教小孩,尤其下棋时,自己精心送个子给小孩吃,他还没看见,很多家长就急了,脾气不好的还带出很多气话。我就奇怪了:你多大孩子多大啊?小孩看不到很正常。我还遇到过班上俩孩子下棋,刚学不久当然各种问题,我没吱声儿,旁边家长一直指导,一边指导一边还跟我说“老师这个那个你要给他们讲啊,你不讲他们blabla。。。”前几年我年轻不好意思,现在遇到这种家长直接请出教室。

  围棋有正着俗手,国际象棋有好棋坏棋。有本围棋书开篇提到“水平越低,属于他的正着就越多,反之亦然”。国际象棋也是这个道理。刚学棋的小孩,只要走法对了,就都是好棋;稍后一点,不送子,对手送子知道吃,就是好棋;能走出一些简单战术,那简直是妙手了。。。所以,有的时候家长认为孩子这没考虑到那没考虑到要着急指导,在我看来已经是走得极好了,指导个p啊。

  即使是送子一类的坏棋,也应该是走前引导,而不是走后指导。尽量让孩子放慢下棋速度(刚开始学棋小孩往往走得飞快),语言引导他观察,自己找到对方送的子,如果找不到走了别的,就算了。转个圈你再另外送他吃就是了。这个是熟练度的问题,你跟他说“你看你刚才可以吃这个子的,又没看见”,说了也白说,熟练度不到那一步,下次还是看不见。而且老是指导,孩子会很有挫败感“我这步也不对那步也不对,那我不下了”。

  总之入门以后家长能多陪着下下棋就行了,宁可不教也不要瞎教。反正你都花钱报了班了,对吧~~

  2、不要太看重胜负。尤其不要让孩子的胜负影响到你的情绪,你的情绪小孩能感觉到。

  恩,那话怎么说来着:每一个赛场上过于紧张,输了过分伤心,甚至谎报成绩的小孩背后,都有一个过于看重胜负的家长。